发布日期: 2013-03-27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44
我院2012级同学聆听“莫言的文学世界”主题报告

    3月26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杨扬教授应邀来我校 “莫言的文学世界”主题报告,我院2012级全体同学聆听了报告。 

    在报告中,杨教授不仅介绍了文学批评家们对莫言作品的不同评价,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读者解读了莫言作品的艺术创作特色和思想内涵及不同时期莫言作品的特点。杨教授从莫言的生平经历、创作道路、文学态度等方面还原了一个鲜活的莫言。

    2013年,杨扬教授在写《莫言研究资料》时与莫言有所交流,并且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邀请莫言到华东师范大学演讲。期间,莫言讲述了自己人生的坎坷,说自己只读了小学,后又参军,最后进入了解放军艺术大学继续学习。杨扬教授认为看传记能够丰富人生阅历,帮助人成长,每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大家”都有着坎坷而又丰富的人生经历,体会到人性的深度,例如海明威就曾经历过飞机失事和身中七弹。而莫言是生活在中国农村的孩子,父亲是村里的会计,家庭并不是非常富裕,文革时曾被诬陷打击。

     作为农家的孩子,他除了奋斗,没有其他出路。莫言从小生活压抑,导致他喜欢以儿童的视角描写成人的世界。令莫言最难忘的是母亲的叹息和流泪,由于莫言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他也是母亲最操心的孩子。莫言小说的特点是童年与饥饿,他的文章中没有完美的人,经常体现出他有受虐的倾向。代表作有《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三十年前的长跑比赛》、《枯河》等。

    通过杨教授解读后,大家都感觉受益良多,感觉对莫言的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学生们理解莫言的作品起到很大的作用。

撰稿: 李睿祎